主讲人简介:
崔希亮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语言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北京语言大学前校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里,对世界汉语教学和争取汉语的国际地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有重要的贡献。已在《世界汉语教学》《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编著有《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语言理解与认知》《语言学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言学文萃--语法卷》《崔希亮语言论文集》《语言导论》《汉语言文字学论丛》等著作18部。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外国学生汉语书面语习得与认知研究”、教育部“汉语熟语与中国的人文世界”、北京市共建项目“汉语言文字学科基础建设平台”“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首都高校留学生教育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
-------------------------------------------------------------------------------------------
-------------------------------------------------------------------------------------------
第一讲:语言研究如何选题
对象:全校师生
时间:2021年5月18日(周二)晚上7点到9点
地点:西区歌乐楼A1-1
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王仁强教授
提要:
语言研究如何选题?这是许多青年教师和研究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本次讲座将根据崔希亮教授的研究经验,结合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从选题的角度,题目的价值以及开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就语言研究的两种取向展开说明,从理论出发的语言研究,以及从问题出发的语言研究所包含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列举真实、有趣的语言现象,引导大家思考其中涉及的具体问题,培养语言研究所必须的“问题意识”。
语言问题的来源可以有多种渠道,既包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对前贤著作的思考,也包括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的实践,以及日常的学术交流和讨论。而发现问题的下一步则需要举一反三,尝试运用理论解决问题,如对“开心”“关心”两个词语义演变的研究,可以引申出对“V心”“心V”类复合词的整体考察。
按照不同语言问题的性质,分别举例讲解,内容涵盖语法问题、形式与意义的关系问题、构词问题、语序问题、体貌问题等诸多方面。结合国内外前沿的语言学研究成果,以及丰富的跨语言分析实例,生动具体、深入浅出地为大家梳理语言研究的不同领域和切入点。
第二讲:汉语教师的知识和能力
对象:全校师生
时间:2021年5月19日(周三)晚上7点到9点
地点:西区歌乐楼C1-1
主持: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 周文德教授
提要:
作为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这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汉语教师来说,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包括汉语知识、语言学知识、中国语言、文学文化的知识等等,这些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交能力等等。
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本体研究方面,阐述汉语国际教育的十二个重点研究领域和四个维度,以及如何将四个维度应用于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学科建设的相关研究展开了详细的介绍。
在汉语国际教育的应用研究方面,阐述教材、教师发展、教学应用平台、教育课型、教学模式以及语言要素教学等方面的内容。在宏观战略研究方面,谈及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和区域研究、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化问题研究、国家语言能力与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问题包括: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语法体系、汉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教材与教法、数字化教学共享平台、汉语国际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及全球中文教育信息数据库等。
无论是学术型的硕士研究生,还是专业型的硕士研究生,都应当具备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功底,注重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方面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汉语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熟练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