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简介 |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简称“中文学院”)肇始于1950年建校之初的汉语教研室和1985年组建的对外汉语系,2004年成立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年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中文学院依托我国八大外语院校之一的四川外国语大学,是我国较早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人才的院系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以外语为特色和优势的中文院系。 1.学科建设发展迅速,学科专业门类齐全 中文学院于2011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了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获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汉语国际教育),另设有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2个跨专业博士方向。 现有2个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其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首批品牌专业、首批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重庆市第二批特色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依托重庆市新文科建设高校项目,中文学院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西班牙语”交叉专业、“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微专业以及校企联合培养“互联网+国际中文教育”特色人才;依托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项目,中文学院致力打造“多语种+国际中文教育”特色人才库、中国语言文化体验与研究海外中心等。经过多年建设,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已建设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重庆市首批特色学科专业群。 2.师资力量实力雄厚,课程教学体系完备 中文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勇于进取、善于创新、成果突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5人,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1人,博士37人。专任教师队伍具有学历高、学缘好、成果多的特点。其中有重庆市学术带头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首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巴渝学者、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人选、重庆市首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一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包括市级研究生教改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与科研成果奖多项。 课程设置注重国学原典、强调专业基础,强化外语课程,开设第二外语,实行小班教学,强调实践与应用技能。现有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1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2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资源共享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公开视频课程16门。课程体系除国家规定的中国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修课外,还开有近80门专业相关的特色选修课。 3.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生实践能力突出 秉持“国学根柢,世界眼光”院训,中文学院着力培养“国学、外语、实践、创新”相结合的特色中文人才——既具有扎实中国文化功底,又具有高水平外语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科按中国语言文学大类招生,一二年级按中国语言文学大类培养,三四年级分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建设学生社团,打造学生成长平台。成立了“青衿汉服社”“佑歌戏剧社”“原上草文学社”“九莘方言社”“汉语国际教育协会”等学生社团,举办了“中外文化交流月”“汉语教师模拟大赛”“传统文化庙会”“汉语角”“辩论赛”“征文比赛”“语言文字规范大赛”“重庆地名大会”等语言文化活动。学生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中文学院被评为四川外国语大学乃至整个重庆地区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70%以上的创新创业类奖项都由中文学子斩获。强化对外交流实践,与泰国清迈皇家大学、泰国帕府批理亚莱中学等10所泰国学校、印度尼西亚布拉维加亚大学、韩国岭南大学等开展广泛合作,建立海外实习基地,传播中国文化,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应对新时代、新形势、新问题的实践能力。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发展后劲足,就业单位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大专院校、国内重点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平均就业率超过90%。已建立起覆盖全国各地政府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教育行业、培训机构等领域的校友联络网。同时不断有毕业生进入各类国内外名校深造,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爱丁堡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著名学府。 中文学院是我校文化素质课程和留学研究生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对四川外国语大学人文精神的凝炼、人文环境的营造、人文素质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国学根柢,世界眼光。中文学院将一如既往地依托四川外国语大学独特的语言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和有影响力的教学与科研团队,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