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与英汉语言研究
 

认知语言学与英汉语言研究

1030日下午3时,在博文楼六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了陈保亚教授的“认知语言学与英汉语言研究”的讲座,中文系的周文德主任担任此次讲座的主持人。

陈保亚教授1988年获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1994年获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北京大学社会学所博士后流动站,跟随费孝通先生,徐通锵先生研究社会语言学及汉藏语系发生学分类研究。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座开始前,周文德教授介绍了陈保亚教授,并表示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陈教授,同学们和老师们都激动万分。会场座无虚席,甚至有许多为了听讲座不得不站着,挤着的学生。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第2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而英汉对比研究也是我国语言学界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其研究方法和视角都相当丰富。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即对比认知语言学,必将对认知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大有裨益。此次讲座从对比的角度通过对大量英汉语料的分析,对比研究异同及原因。讲座伊始,陈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题:普遍性与相对性:语言编码的两个必要原则。报告的要点为:语言相对性并不是最简方案所说的,是补充原则的参数。编码任意性原则是语言相对性存在的条件,语言相对性也不能否认语言普遍性的存在。讲座从认识的生物层面,认知的语言层面,通过一系列数据举例说明。非常清晰的主题,报告要点和内容分类让听众对讲座有了大致了解和思路。

接下来陈教授以萨丕尔·沃尔夫的假说开篇,从认识的生物层面来讲,人类的认识活动会受到生物结构的影响。陈教授用一系列视觉错觉图,如平行线错觉,黑林平行线错觉,棋盘阴影错觉等论证了生物结构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影响。用颜色差异说明了生物层面的相对性。陈教授谈吐幽默,图片十分有趣,一开始就将大家的注意力紧紧锁住。在哈哈大笑后马上领悟陈教授的深刻用意,时时都是雷鸣般的掌声。“康德说我们不可能无范畴的去感知,有一定的道理,但他没有说范畴是不是人类普遍的”在一句对权威的疑问中,陈教授开始了对第二个层面的讲解。从符号编码的任意性角度看,范畴化有相对性不只是一种系统可以描述自然,而且不同的系统可能描述的贴切性乃至合理性可能不一样,比如非欧几何和欧式几何。陈教授将第二层面进行分点讲解,第一点,易境性,为认识人类行为和语言的关系,需要将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作比较。动物交流的特点:在场。在场方式:即亲眼目睹事件的发生而积累了经验。钓鱼实验和白鼠实验很好的论证了在场与直接经验。第二点,易境行为的实现:语言能力和语言系统。语言能力在特定文化中的运用形成语言系统。包括几个核心部分:基于任意性的符号编码能力(体现为符号系统的任意性原则)基于类推性的还原生成能力(体现为符号系统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等。最后还分析了语言类型调查分析的必要性。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听得入迷,一系列的论据有力的论证了讲座主题。

讲座完毕,同学和老师都积极的与陈教授进行交流,问答。陈教授耐心为大家答疑解惑,共同探讨。会场一片轻松活跃的气氛。最后在认知语言学创立者之一,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中心教授,王寅教授的总结中,拉下了本次讲座的帷幕。知识永无止境,探索永无止境,正如主持人周主任所说,这次讲座也许会影响大家今天的思想,甚至一生的思想 。讲座虽已结束,但留给大家的思考空间还一直在等着大家去填补。

                                         文/邵代钦

图/王靖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办公地址:西区行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