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晚7点,一场主题为“激情与智慧——金庸小说的大师之路”的讲座在阶梯教室A1-1举行,中文系刘云春老师担任主持,西南大学韩云波教授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
韩云波教授,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侠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致力于武侠文学研究,曾提出“大陆新武侠”概念并成为新世纪中国武侠小说的正式命名。此次讲座通过对金庸小说创作历程的分析,揭示武侠小说中蕴含的正能量,尤其是“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与自我反思的自律精神,引导人们正确对待武侠小说,从中吸取正面的精神资源。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据韩教授介绍,金庸的出生与成长伴随着时局的动荡,几经辗转到重庆念大学。历史的巨变,颠沛流离的经历,赋予了金庸先生民族与国家的使命,加之双鱼座的天性,金庸在感情方面很是细腻深沉。
“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55年,金庸在写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就带有家园情怀。这部反清复明的奋斗史,金庸将史实和情怀相结合,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份乡土情怀,金庸先生也不例外。
“屌丝是否可以逆袭”
韩云波教授告诉大家,金庸回到香港,面对事业和爱情的破灭,他开始进入报社。登载武侠小说,获得民众的喜爱,经历起伏后,终于从屌丝逆袭。自1957年,金庸小说的男主角也转向屌丝,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郭靖和杨过上演了两种成长与成功。1959年,伴随着三年饥荒的苦难史,金庸的写作情感也愈加悲观。从《雪山飞狐》到《连城诀》,金庸笔下的主角主动与被动都归为虚无。
“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在1963年《天龙八部》里,金庸以奇幻夸张的方式,探索“贪、嗔、痴”人性三毒,剖析了从性格弱点到人性弱点的全过程。韩教授谈到,金庸给予“贪、嗔、痴”惩戒之后,用“戒、定、慧”治疗。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戒定慧”的法则同样适用。
“往事如烟,人生总要有梦”
在韩云波教授看来,用生命守护心中的信仰,才是真正的释然与坦荡。金庸先生退出文坛之后,积极关注香港回归后的前途,曾在《明报》上提出一个社会发展公式:自由+法治=稳定+繁荣。
最后,韩教授总结道,从桑梓情怀到国民困境,从屌丝逆袭到难以持续,从性格弱点到人性弱点,从个性解放到民生福祉,金庸走过了一个为国为民的宏大叙事历程。
在最后的观众提问环节中,一位同学问到现代文学作“大陆新武侠”与“传统武侠区”有何区别,韩教授从四个角度对此做出详细的解答。两个小时的讲座,韩教授始终以一种激情澎湃的状态向我们讲述金庸小说的大师之路。最后他用五个字总结他今天的讲座——“做侠!做大者!”让大家受益匪浅!
文/蒋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