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社西安行, 师生共燃国粹情
 

 

2016年8月14日,我校中文系京昆社的周昊、程慧、郑筠锦、叶敏、姚向东、王耀民、李凯蒂等一行7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西安市,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第十二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经过多天的激烈竞演,最终京昆社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为学校争得了“最佳组织奖”的荣誉称号。

 

全国高校京剧委员会由国家文化部和民政部批准,旨在弘扬名族文化,推动高校京剧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在习近平总书记组织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召开两周年之际,全国高校京剧委员会于2016年8月15日至20日在西安举办了第十二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本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国粹净化校园,用艺术点亮人生”。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96所高校的384名师生,带来了380余个剧目,共计13场精彩演出,期间还举行了理论研讨和专题讲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京剧艺术讲究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缺一不可。为了能在高手云集的“高京赛”中脱颖而出,能更好地展示我校社团的风采,京昆社的参赛选手们赛前几个月就开始悉心练习自己的唱段和身段,在每周五下午的京剧课上不断请教专业老师。赛前一个多月更是来到重庆市京剧团,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跟专业琴师鼓师对琴和吊嗓。

 

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为期6天的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在西电党委副书记龙建成的主持中拉开了序幕,我校京昆社的五个节目被分别安排在了五天的竞演中,基本上每一天都能看到京昆社学子们的身影。

周昊  英语学院201417  老生行当  彩唱《珠帘寨》

周昊现任京昆社社长,他小时候就夺得过天津和平杯“十小名票”的称号,他台风稳健,韵味十足,在第一天就打响了头炮,为川外京昆社开了个好头。

 

程慧  中文系20141  青衣行当  清唱《太真外传》

程慧在比赛中采用了清唱的形式,这让她更专注于唱功,这出新学的戏她下了不少功夫才得以攻破,并在“高京赛”的舞台上游刃有余地展现出来。

 

郑筠锦  中文系20141   花衫行当  折子戏《大登殿》

郑筠锦因扮相酷似上海京剧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而在“高京赛”成了个十足的小红人,她的嗓音明亮圆润,最终也收获了不错的成绩。她说:“之前也会紧张和害怕,而终于那一刻来临的时候反而洒脱了,在台上丝毫没有紧张感,虽然我带了太多小动作以至于显得仪态上有些不端庄,但评委们给我的二等奖无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这段记忆弥足珍贵,尽管此行心满意足,但我也绝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明年长沙,等我们来征战你!”

叶敏  中文系20146  青衣行当  折子戏《大登殿》

叶敏在台上的扮相甜美,作风尤为端稳大方,以前在学校里常演花旦的她演起青衣来也是很有范儿。 

 

姚向东  中文系20146  老生行当  折子戏《大登殿》

姚向东竞演当天拿出了水准,他在这场戏里的唱段较少,这竟让评委产生了意犹未尽之感。

王耀民  新闻传播学院2015  小生行当折子戏《白蛇传·游湖》

王耀民在进入大学前对川剧有简单了解,进入京昆社后耳濡目染,对京剧的兴趣愈加浓厚,在重庆京剧团叶派小生李恒老师的指导下,他对京剧小生的理解也愈发深刻,最终在“高京赛”的舞台上一鸣惊人。他说:“连续一周的京剧展演与竞赛,仿佛是一次对于京剧艺术审美的集中培养,再加上自己也粉墨登场,使其体会更加深刻。更结识了来自天南地北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相互之间的交流更使我们大有进益。”

李凯蒂  中文系2013  花旦行当  折子戏《荀灌娘》

李凯蒂是川外京昆社的前任社长,她也是唯一参加过两届“高京赛”的社员,这一次她在舞台上把荀灌娘表演得活灵活现,得到了广大评委和观众的认可。她说:“在重庆京剧团荀派传人张灿老师的指导下,对于荀派的唱腔特点和身段手势有了更加准确的掌握,时间一晃就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票友戏迷齐聚西安,在这里和这么多志同道合的老师和同学一起赏戏品戏说戏爱戏,特别开心,更开心的是认识了西安京剧院的专业老师,并有机会和他们同台搭戏,并且最终获得了二等奖,感谢京剧赋予她的荣誉和幸运!”

京韵校园存,共聚来年时

京昆社的师生们不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在台下也积极参加戏剧理论研讨。师生们在专题讨论中对如何在高校组织戏曲的传承和推广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栏目这样总结到:京剧的情缘将大家紧紧联系到一起,为了祖国灿烂的名族文化,为了国粹京剧,师生们还将继续努力,下一届的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将更加精彩。我校京昆社的学子们也将继续为传承和弘扬国粹艺术而努力,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抓住机遇,奋勇争先,为学校争光,为振兴民族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髙京赛京昆社理论研讨

缘聚京昆社等你唱大戏

中国古典戏曲是审美意趣的综合结晶,是精神气质和文化风韵的体现,唱腔婉转、文辞典雅、行当细密、意境深远,那一招一式,一腔一调无不投注了古代中高层士大夫全部的文化素养和审美积淀。。川外京昆社的同学们每周五下午会相聚在一起,向邀请来的重庆京剧团专业老师学唱腔、练身段。共同品味唱念做打的神奇,体会生旦净丑的鲜活,聆听昆曲余音绕梁,感悟京剧博大精深……

 

随着学生人数和所学课程的增加,京昆班队伍逐渐壮大,为了加强对外交流,2007年在学生中成立了京昆社。并于2008年3月参加重庆市大学生剧社媒体见面会,受到关注。2009年京昆社的同学们排演的原创京剧《回家过年》和2012年的原创京剧《雪冤记》参加重庆市第三届、第四届大学生戏剧节的演出,改变了“重庆大学生戏剧节只是话剧节”的戏说,获得了极大的肯定,收获大戏节“优秀创作剧目奖”“优秀表演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2010年国庆,京昆社不仅承担了在我校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的志愿者工作,还在开幕式上与重庆市京剧团演员同台演唱了京剧《我是中国人》,中英双语的《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收到了一致好评,并有6人参赛获奖。2014年,我社两名同学参加“第十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2016年,我社七人参加“第十二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获得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然而取得这些成就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又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学年已经开始,中文系京昆社也将踏上新的征程! 

 

大合照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办公地址:西区行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