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非遗资源,谱写振兴华章|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暑期“三下乡”走进丰盛镇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暑期“三下乡”走进丰盛镇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实践精神,锻炼实践能力,2024年7月12日,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非遗寻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巴南区丰盛镇,开展“百年古镇焕新光,乡村振兴谱新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教育、文化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乡村振兴、非遗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01 “十全”十美

十全堂古院落是巴南区重点文物保护点。其始建于清代中期,由于长期未加保护维修,又遭火灾,只剩部分断垣残壁。2013年,当地按十全堂原有的前店后宅、三进四院、碉楼御邸的规制和传统巴渝建筑的营造技艺,应用原汁原味的老木材、老砖瓦、老构件等老材料,精工营造,修旧如旧,还原了十全堂当年大方厚重、细腻流畅的建筑文化艺术和生活场景。

古色古香、美轮美奂的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它们见证时代的更替变迁,反映独特的民风民俗 ,传承文化的延续,实践队员们驻足观看,惊叹于此地的丰厚底蕴,同时深刻感受到了厚重的历史感和对历史遗迹保护的责任感。

02 “酒”负盛名

 烤酒作为巴南区丰盛镇的特色地方酒,是本地人心目中的土茅台,2020年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丰盛烤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以当地优质的高粱为原料,成熟独特的酿造工艺,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共同成就了醇厚绵长、色泽清亮、香气浓郁的丰盛烤酒。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烤酒不仅见证了丰盛酿酒文化演变也代表着丰盛的历史记忆。

“丰盛烤酒采用全高粱酿造,最关键的就是原料的选用和发酵过程中对温度、时间、环境的把控”吴氏老酒坊的传承人吴永胜亲切向实践团介绍到,作为丰盛第一家烤酒店铺,吴永胜师从其父,传承古法又推陈出新,为丰盛烤酒的继承与发扬作出重要贡献。“烤酒非常辛苦,不过我们还是爱这一行,每天闻着酒香,感觉是一种幸福”吴永胜这样说到。

丰盛镇在传统的酿造工艺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现代科技和理念,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启示着实践团的师生们不断深入贯彻“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理念,为非物质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履行自己的义务,贡献出自己的青春之力。

03 有机的诺言

实践团队下午前往丰盛镇“润在”有机生态农业园,考察了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在当地农户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体验了松土、择菜等农活,从劳作的艰辛中体会到了农业生产的不易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领略到了丰盛镇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也对所在乡村的美好前景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

实践团队成员张舒怡表示“绿色是地球应有的颜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之一。我们亲身体验了绿色蔬菜基地的工作,从松土到采摘,从田间到厨房。在和农户的交谈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乡村振兴要结合当地实践,同时也要满足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持久效益。”

实践团的师生们用脚丈量古镇,用眼定格山水,用心记录远方,切身领悟到了乡村振兴的艰辛历程以及丰硕成果,体会到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非遗寻迹”实践团将继续做时代的奋斗者,践行者,开拓者,用“实干之火”点亮“梦想之光”,为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实践贡献青春力量。

主编|胡登全 薛红

副主编|李铮 黄劲伟 张晓芝

执行编辑|陈茁

值班主编|罗彤 魏芯羽 张舒怡 白姚

责任编辑|罗恒

图片编辑|覃东林

版式|赵桂林

校对|覃东林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办公地址:西区行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