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承办的“汉语桥”“教育桥梁 丝路互联”中亚校长访华团项目正式启动
 

4月8日,教育部语合中心“汉语桥”“教育桥梁 丝路互联”中亚校长访华团项目启动仪式在我校歌乐书院举行。董洪川校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朱红副处长、我院胡登全院长、薛红书记、川外附小官海鸥校长以及来自吉尔吉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20名中学校长、教育官员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胡登全院长主持。


董洪川校长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董校长介绍了川外历史、学科特色及国际化办学成果。他强调,中亚校长访华团以“教育桥梁 丝路互联”为核心理念,通过文化考察、学术论坛、院校交流等形式,促进双方教育理念互鉴、人才共育,探索“人工智能+国际中文教育”等前沿领域合作。董校长冀望双方以学术对话探索技术赋能路径,以院校联动共谋合作机制,携手书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新篇章。


比什凯克国立大学附中校长达米尔科诺克巴耶娃指出,“教育桥梁 丝路互联”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中亚与中国在教育领域的互利共赢,更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她感谢中方搭建起一座连接中亚与中国教育领域的坚实桥梁。达米尔校长希望通过此次访华活动,能够与中国教育界同仁共同探讨教育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加强双方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合作。


阿卜杜拉萨卡夫中学校长阿斯兰赞卡比洛夫在发言中感谢川外的精心筹备与热情接待。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亚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为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开辟了广阔天地。他呼吁双方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中亚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中国优质的教育资源,感受中国教育的魅力与活力。阿斯兰校长希望能够借鉴中国在教育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中亚国家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教育沟通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互补,增进文明交流与互鉴,与会代表依次签署了《“携手共进,共创教育新未来”倡议书》,发出了“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共育全球胜任人才”“共建师资发展平台,共享教学创新经验”“构建资源协同网络,赋能教育可持续发展”等倡议。


项目启动仪式上,我校与比什凯克国立大学达成共建国际中文教育实习基地合作共识。董洪川校长代表学校向比什凯克大学授予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实习基地”牌匾。


“教育桥梁 丝路互联”中亚校长访华团由教育部语合中心指导,我校主办,我院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教务处联合承办。该访华团将在成渝等地开展中小学访问、地域文化考察、巴蜀非遗体验等活动,并围绕教育现代化主题开展多场学术对话,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的教育协作模式,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与世界文明互鉴提供实践范例。


主编|胡登全 薛红

副主编|邓琼 黄劲伟 张晓芝

执行编辑|艾贇

值班主编|王奕丹 金霜 赵桂林 吴丹 

责任编辑|文世欢

图片编辑|文世欢

版式|张茗露

校对|班明蔓 王愉欣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办公地址:西区行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