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志愿者倾情助力2024年“汉语桥”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夏令营
 

2024年9月18日到9月29日,我校成功承办了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文化中国·非遗巴蜀——2024年‘汉语桥’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夏令营”,活动圆满落幕。

本次夏令营历时12天,参与营员30人。他们不仅投身于丰富多彩的汉语学习、文化沉浸及才艺培养课程之中,还积极参与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文化参观与交流活动,深度探索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重庆,营员们踏入了金山意库文化创意产业园,体验了园区内多元文化的激情碰撞,以及现代传统和谐共生的独特氛围;他们访问了两江新区非遗孵化中心,近距离观赏了艾氏麻编与罗氏草木植物皂的精湛手工艺,感受了川江号子的粗犷豪迈,见证了余氏练形桩与蔡氏穴位自医的奇妙功效;长安汽车两江工厂的参观之行,则让他们深刻领略了中国现代化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夜晚,洪崖洞的璀璨夜景与磁器口古镇的历史沉淀,又为他们带来了别样的视觉冲击。期间,他们还与我校团委学生代表及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师生进行了友好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

营员们的成都之行同样精彩纷呈。漫步于宽窄巷子与锦里古街,他们深切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在太古里,他们悠然闲庭,领略了成都的时尚与活力;在文殊院,他们漫步于禅林圣迹之中,品味着中国传统的园林古建。此外,他们还品尝了正宗的四川火锅,欣赏了地道的川剧表演,近距离接触了国宝大熊猫……这些经历,为他们的成都之旅增添了无数难忘的瞬间。

这次夏令营,不仅让营员们深入了解了中国的语言与文化,还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感知了日新月异的中国速度,享受了一场充满文化体验的难忘之旅。

(图:谭千生)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选派了九名志愿者为本次夏令营全程保驾护航,他们是:李雪灵、范宇航、纪雨婷、严雨洋、唐瑞琪、王玉晴、孙叶琦、唐田恬和柴路芳。他们积极参与到中文教学、文化课教学、才艺教学、双语翻译、带队出行、行程跟拍、结营典礼节目排练以及日常生活协助等各个环节。他们的热情服务、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不仅赢得了俄罗斯师生和我校国际学院(承办机构)的高度赞扬,也展示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形象,成为本次夏令营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院对参与本次夏令营的志愿者们的卓越表现表示高度的肯定,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期待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的学子们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这一广阔而深远的舞台上,持续不断地展现他们卓越的才华与非凡的能力,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增进国际理解的桥梁,以满腔的热情、深厚的学识和开放的心态,为促进全球文化的多元共生与和谐发展贡献力量。(文:柴路芳)

(图:郑旭、学生志愿者)

李雪灵:本届夏令营顺利结束了,作为志愿者之一,能够与同学们一起游览我最爱的中国城市,用他们的目光重新欣赏已经很熟悉的地方,让我欣喜不已。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扮演了很多角色:导游、翻译、主持人、同事和朋友,希望我成功地完成了所有的任务。这次机会不仅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而且让我提升了多方面的能力。(文:李雪灵)

(图:学生志愿者)

范宇航:在这个充满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夏令营中,作为志愿者,我有幸负责了三次精彩纷呈的语言课程教授。每一次站上讲台,我都能感受到学员们对中文学习的热情与渴望。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教学,我们共同探索了中文的博大精深。这段经历不仅加深了我对语言教学的热爱,也让我收获了跨越国界的友谊。看到学员们点滴进步,我深感欣慰,更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传播中华文化,搭建友谊之桥。(文:范宇航)

(图:学生志愿者)

纪雨婷:我在本次夏令营中主要担任“魅力重庆”文化讲座的主讲老师,以及各类课程的跟拍志愿者。这次夏令营之旅,不仅让我对重庆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世界,以行动去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这段经历,如同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激励我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探索、学习、分享,为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文:纪雨婷)

(图:学生志愿者)

严雨洋:我在此次夏令营中主要担任“茶咖新潮”文化讲座的主讲老师。我们分享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以及现代流行的新中式茶饮,交流了俄罗斯与中国的茶文化以及咖啡文化的相似与差别。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共同学习、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远比差异重要。看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以及我们在彼此的帮助下逐渐打破语言障碍,我倍感欣慰。这次志愿者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文:严雨洋)

(图:学生志愿者)

唐瑞琪:本次夏令营中,我有幸担当书法才艺课的老师,引领俄罗斯的同学们踏上一段探索汉字美学的旅程。在笔墨与纸张的亲密接触中,同学们不仅领略到了汉字书写的独特韵味,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中“书为心画”的哲理。此外,我还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漆扇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让同学们亲手制作了一把专属于自己的独特漆扇。愿我们这份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能跨越国界,成为连接中俄友谊的桥梁。(文:唐瑞琪)

(图:学生志愿者)

王玉晴:在教俄罗斯同学剪纸的过程中,看到他们从生疏到熟练,剪出一个个独特的作品,我心中满是欣慰。剪纸不仅是艺术传授,更是文化的传递,它让不同文化背景的我们心灵贴近。我还教他们唱了《但愿人长久》这首歌,并且参与了文艺汇演的彩排。尽管语言有障碍,但音乐是共通的语言。当那悠扬的旋律响起,大家都沉浸其中,我看到他们眼中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喜爱与尊重。参与本次夏令营活动,让我提升了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更加深入理解了自己国家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文:王玉晴)

(图:学生志愿者)

孙叶琦:参加本次夏令营,是一次深刻而难忘的文化交融之旅。我在此次夏令营中主要担任“中国速度”文化讲座的主讲老师。我们克服了语言障碍,分享了各自国家的现代化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这些经历不仅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通过这次夏令营,我深刻认识到,语言是文化的桥梁,而真诚交流则是增进理解和友谊的钥匙。(文:孙叶琦)

(图:学生志愿者)

唐田恬:作为夏令营的拍摄志愿者,我在和营员们的成都之旅中,用镜头努力记录下每一个快乐瞬间,定格住他们生动明媚的笑脸。在我的家乡——成都,我们一起走过宽窄巷子,穿梭在高楼林立的春熙路,漫步在熊猫繁育基地,欣赏着大大小小的风景……短短两天时间,我们变成了朋友,约定好未来一定要再见面。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中文为我们编织了沟通的纽带。让我们一起带着美好期待继续努力、继续进步吧,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再相遇!(文:唐田恬)

(图:学生志愿者)

柴路芳:这是我首次作为志愿者参与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深刻体会到了志愿服务工作的繁杂与辛劳。然而,当在结营典礼上目睹营员们出色的表现,以及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真诚喜悦和依依不舍之情,我感到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坚信,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至关重要,尽管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共通的。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文化交流的真正意义所在。(文:柴路芳)

文: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本次夏令营全体志愿者

图:郑旭、谭千生、学生志愿者

版式:赵桂林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办公地址:西区行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