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晚7点,“书香校园·国学大讲堂”第八十九讲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歌乐楼A1-1举行。本次讲座以“旷野的诗意:考察与写作”为主题。讲座邀请到了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鲁奖诗人李元胜先生主讲,我院刘云春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李元胜先生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城市玩笑》、诗集《无限事》、《重庆生活》、《光与影》、《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等近20多部文学作品;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诗刊年度诗人奖、人民文学讲、十月文学奖等奖项。在过去20多年里拍摄了10多万张精美的博物照片,积累的观察笔记超过30多万字,并出版了《昆虫之美》《与万物同行》《亲爱的虫虫》等多部与自然有关的书籍。《旷野的视野——李元胜博物旅行笔记》已经出版。2021年,李元胜被媒体评为“最美生态文明践行者”。
《旷野的诗意》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在正式开始之前,主持人分享了一首由李元胜先生的诗歌《我想和你虚度时光》谱曲而成的歌曲。在优美的音乐和热烈的掌声中,李元胜先生微笑着走上讲台。他主要从户外采风和博物旅行对创作的影响开始谈起。他说今天 不仅单纯地谈写作,而是结合我自己诗歌创作的转向来谈。他说:“很多年前他就意识到大自然植物、动物以及诗人的行旅对写作的重要性。”他说,博物旅行中的观察很重要,自然是阔大的,无限丰富,在旅行中每遭遇一次奇异的花草,昆虫以及独特的生态,都是对视知觉甚至创作灵感的冲击。结合着大量的精美博物照片,诗人讲解了图片中生物的生命故事。如昆虫产卵、交配、躲避天敌以及一些独特的生活习性,都在照片里记录下来。他说:“照片最重要的是它背后那些鲜活的故事。十分生动,也很有趣。” 基于这些年诗人在博物文学方面的重要成就,几年前《新京报》在采访他的时候使用了“博物旅行家”一词。
在谈到博物旅行与创作关系时候,诗人以《黄河边》一诗的创作情形为例,分享了创作的细节。当时正遭受高原反应不适折磨的诗人因为设备故障问题,无法摄影。因此安静下来的诗人坐在草地上,脑海里还有清晰的记得之前拍摄到的马先蒿花朵精美绝伦的漩涡。虽然平静流淌的黄河、青青草原和马先蒿长着尾巴的花朵以及高反头晕,形成了《黄河边》的独特意象和诗行。“我安静下来的时刻,在黄河边,高原反应里,在夕阳和光阴中,我感到了人的渺小”,于是我写下了“每一个活着都是漩涡”的句子。
谈到这一张张精彩的照片时李元胜先生打开了话匣子。首先,为同学们科普了每张图片里的动植物,大到族群的来历,小到物种间的细微差异,都娓娓道来。然后,李元胜为同学们分享了拍摄背后的故事。比如面对拍摄光源不足时,他会拿出备用光源——一支普通手电。最后,在讲到去东南亚、南美洲热带雨林旅行拍摄时,他分享了遇到的种种困难艰险和趣事。诗人绘声绘色的讲解,引起了同学们阵阵掌声和欢呼。
随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针对同学们的提问,李元胜逐一认真地回答。针对其诗歌创作的问题,李元胜认真地谈道:“文学或者艺术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考察或审视,它的内核是理性的,一种原始的理性。”
最后,李元胜先生的讲座在阵阵掌声中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讲座十分受益,也很愉快。博物旅行和写作相关的话题深深地吸引了许多在场的同学。李元胜先生还真诚地鼓励同学们有机会加入博物旅行写作的行列。
图1.讲座现场
图2.讲座问答环节主持人与诗人的交流
图3. 现场师生与李元胜先生大合影。
图片:中文系学生记者
文字:易浩然 刘云春
2021.6.28